Search


『孩子沒有冒險精神怎麼辦?』

有一位家長問到:
  • Share this:


『孩子沒有冒險精神怎麼辦?』

有一位家長問到:

『我的女兒剛滿三歲,是一個自尊心很強,很精明但是有點膽小的小女孩。從會爬會走之後,很多爸媽會煩惱的行為,舉凡玩插座、玩電風扇、玩馬桶水、拉窗簾繩或在大賣場到處亂跑…等等,她都不會去做。

到遊樂場,看得出來她很想玩長的溜滑梯,但站在上面她就不敢滑下來,或是下來的時候腳一直頂著旁邊煞車。我也有帶著她溜,告訴她爸爸帶她來的地方都很安全,不會受傷,但是他還是不敢自己玩。

我瞭解小朋友都有個別差異,但是也很怕她從此就沒有冒險的精神,甚至無法承受失敗…請問有甚麼建議,如何慢慢引導她呢?』

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

以下是我對這位爸爸的回覆,經整理後在此跟大家分享:

您好:

孩子的獨立、自主與自信心,是要從小在日常生活裡面培養的。

在孩子開始想要探索環境、開始想要自己動手做的時候,我們就要夠敏銳,能觀察到孩子開始有這種需求,並回應他們。如此,孩子才會透過探索環境中發展獨立,並從獨立中慢慢增長自己的自信心與自尊心。

所謂「自信心」的定義是:『我相信自己能夠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。』

而「自尊心」的定義是:『因為我可以把事情做好,不再需要事事由別人幫忙,所以我「看得起我自己」。』

所以,家裡的大人,有沒有從小幫助她發展獨力自主的能力,這會是關鍵。

孩子從小到大獨立嗎?她會不會自己照顧好自己,例如會不會自己穿脫衣服?會不會自己穿脫鞋子?會不會把自己的衣服收拾好、自己的玩具整理好?或是自己吃飯、或者吃完飯後做簡單的收拾呢?

「多讓孩子自己做」。日常生活上的各種事情,包括照顧自己、照顧環境、和媽媽一起做家事,都能幫助孩子增長自信心。

有些孩子從小看著媽媽做很多家事來維護這個家庭,自然而然在很小的時候,就會想要幫助媽媽,也想要參與各種事務。這正是孩子想要進一步適應環境、拓展自己能力與勇氣的一大張步,而且也是幫助孩子發展各方面能力的絕好機會(包括動作發展、秩序感、獨立、專注、意志力),同時更是讓孩子瞭解自己在家庭中角色的重要關鍵啊。

但無奈孩子的熱情,常常都會被大人所澆熄...

因為大人普遍都覺得孩子做事情能力差,只會破壞而鮮有建設;而且又覺得孩子做事慢吞吞,因此一般父母也沒有耐性,等待孩子把一件事情做完。

需知道大人的工作處處講求要快要準要有成果,是經濟面的考量,所以都講求效率。但孩子的工作是為了生命的發展,是為了建構自己人格而做的!

因為孩子和成人對工作的動機、目的都完全不同,所以很多時候成人在不瞭解孩子的發展需求之下,都會拒絕孩子幫忙,同時也無形中影響了孩子人格上的發展…

這時候的孩子,如果處處被大人所拒絕,或者做一做就被大人嫌東嫌西的,就會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力被否定,自己不被重視,自己不被環境所需要,而逐漸產生自信心低落、畏縮的傾向。

所以,我們必須要幫助孩子發展「獨立」,才能夠增長孩子的「自信」。

「多讓孩子自己動手做」。日常生活上的各種事情,包括照顧自己、照顧環境、幫媽媽一起做家事,都能幫助孩子增長信心。多邀請孩子參與家事,是我常建議家長必須一要在家裡落實的事情。

在邀請孩子做家事的時候,要注意:

1. 我們要先給予清楚、完整的示範。完整的示範,孩子才會看到完整的過程。

2. 在孩子進行的時候,我們儘量少干預他,也盡量讓他能完整地做完一件事。

3.須知道孩子必須要經過很多次的練習, 才能學會把一件事情做好,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有耐心。

4. 只要我們在孩子做完成後能給予肯定及感謝,他是會越做越好的。

5. 他沒有注意到的地方,我們可以適時的給予提醒,但切記不要用批判和指責的語氣,也不要一直嘮叨的提醒。

記住這句話:「尊重孩子、猶如尊重成人」。我們越希望孩子未來勇於嘗試,我們就越需要給予他尊重、空間與信心,這樣他以後才會飛得高、飛得遠。

羅老師 敬上


Tags:

About author
AMI國際蒙特梭利協會0~3歲、3~6歲認證專業導師,有近20年幼兒教育經驗,在台灣北、中、南等地區舉行過數百場演講、家長講座、及師資訓練課程。多年來在幼兒教育的耕耘獲得許多家長的信賴,面對家長教養煩惱的諮詢,以最親切又專業的態度回覆,其堅定而溫和的文字,總是能療癒每個因為教養而焦躁不安的爸爸媽媽。 著作: 1. 【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】 -榮獲2020年金石堂親子教養書藉年度暢銷榜第一名 -榮獲2020年博客來親子教養書藉年度暢銷榜第二名 2. 【蒙特梭利專家親授: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】
羅寶鴻老師 - "For the Love of the Child."
View all posts